传奇沥商的财富密码
沥行天下 商道至正
在大沥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个手握500亿财富的商帮,他们在这个没有铝矿、没有港口的地方,为大沥打造出“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时尚品牌内衣之都”等金漆的招牌。他们便是沥商,是南粤商界一个特殊的商帮。
沥行天下,商道至正。沥商的经验、精神、模式以及文化内涵对佛山乃至中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沥商是一个怎样的商业群体?沥商精神有哪些独特内涵?如何令沥商更强大?本期有为对话会,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A、沥商是谁
由草根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群体
主持人:大沥是个给人惊喜的地方。它将冰冷的有色金属与活色生香的女性内衣,集合在一个城镇。而沥商,就是实现这种“集合”的主角。是什么造就了他们这个群体,又是什么因素成就了他们的商业传奇?
两条道路造就商业旺地
胡润洲:作为广州通往佛山及广东西南地区的咽喉要地,大沥拥有绝佳的地理优势。不过,以往百姓都说:大沥与广佛是“近在咫尺,远在天边”,因为道路不够畅通。
明朝末年以前,广佛的交通以水路为主。崇祯七年即1634年,“省佛通衢”修建完工,成为广佛历史上第一条连贯的陆路。陆路打通后,在明清时期,由于邻近广州,大沥手工业迅猛崛起。省佛通衢一直使用了300多年,而大沥的商业也随之发展。解放初期,这条陆路一段不足800米的街道,两旁有400多家商铺,人流川流不息。当时,大沥的商贸已经很发达。
随后,省佛通衢被拆除或扩建成大路。紧接着,广佛路出现了。大概是1978年,专业市场开始在大沥出现。到了1990年,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冒起。我便邀请省电视台来拍了一个“广佛十里商贸城”的片子。这个片子播出后,大沥引起了多方关注。绝佳的地理优势加上便捷的交通,大沥成了“商家必争之地”。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纷纷前来经商,于是一个庞大的商人群体崛起了。
郝伟:实际上,沥商很好地反映南商、佛商的发展轨迹。在古代,从广州进口的洋货要北上,或者北方的商品要运到广州,都要经过大沥。大沥人善于捕捉商机,各地商人来来往往,耳濡目染之下,大沥人的商业意识和商业嗅觉自然而然就培养出来了。
由民营企业发展而成的群体
曹湛斌:沥商的发展轨迹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是由民营企业发展而成的群体。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大沥镇内交税的公司数目达到3万多家,其中有90%是民营企业。
潘伟深:大沥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距离广州与佛山都是十公里。可以说,大沥是一个能聚财、聚生意的“锅底地”。
此外,我认为,沥商的发展壮大除了地理优势,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家从祖辈开始就做有色金属生意。当时在广州一个叫“茶仔园”的地方,那时在那一带的茶楼里喝茶的,有很多都是从事有色金属生意的人,我外公便是其中一个。后来,“茶仔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被“清理”。幸好,当时大沥政府对沥商给予扶持,把这些人才和资源吸引过来、安顿好。上世纪70年代,我父亲就开始在奇槎做有色金属供销了。
B、沥商特质
嗅觉敏锐+勤奋守信+抱团共进
主持人:如果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沥商形成的客观原因,那么一定有某种精神、某些品质作为内因,促成沥商写下如此华美的篇章。而这些特质,究竟是什么?
沥行天下 商道至正
郝伟:沥商、南商均不是以地域、血缘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这个群体中,既没有红顶商人、也没有依靠权力经营垄断产业的,大家都是通过协会来进行协商,从而达到共赢。
杨望成:沥商精神可以概括为:沥行天下,商道至正。它表现为诚信、勤快、胸怀天下、抱团、踏实、敢为人先、把握机遇,这些都是沥商身上折射出来的特质。
总结沥商的精神,实际上是沥商文化的提炼。沥商的精神怎样才能有效地传承下去?以前的茶楼聚会便是一个传递理念、交流信息的渠道。如今,茶楼文化渐渐衰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应该找到更佳的方式,将沥商精神与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敏锐地嗅到并捕捉商机
潘伟津:特别善于把握机会,可以说是沥商的一大特质。我是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的,一路走到现在,我能感觉到大沥人的敏锐嗅觉,尤其是对于生存与财富。沥商很踏实、有坚强的毅力,从最开始的做有色金属回收,到成为有色金属名镇,沥商吃过的苦是很多人难以想像的。
曹湛斌:沥商作为草根商人,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开拓意识。以我所在的有色金属产业为例,其实大沥人最早是做废旧金属回收,后来发现做有色金属赚钱,他们就开始把废旧金属熔炼挤压后做成产品出售。尤其是铝型材行业,改革开放之后,铝门窗的需求特别大,但当时国内这类商品都是进口的。大沥人就瞅准时机,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产品根本不愁卖。
当时,放眼全中国,除了国有、集体性质的铝材企业外,大沥是民营铝材企业的发源地,最多时这类企业有140多家。像大沥这样,一个镇就有100多家金属企业,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甚至在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
敏锐地嗅到并捕捉商机
成功源自诚信和勤奋
叶泽恩:实际上,沥商是很多做小买卖的商人集合起来的群体,这样的群体比较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沥商为什么却有那么大的美誉度?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沥商特别勤奋、讲信用,很多人都喜欢跟我们做生意。
曹湛斌:讲诚信的确是沥商的一大特质。据我所知,很多外省、外国的商人都觉得大沥人“说话算数”,喜欢跟沥商做生意。
此外,我认为沥商成功的又一大因素,那就是勤奋。我曾经跟一个美国的同行聊天,他问我一周要上几天班。我说我没有双休日,一周上7天班,一天还不止8小时。他当时很惊讶。
杨望成:一个企业只有一个人不偷懒,就是老板。企业家就是以企业为家的一帮人。国外正常的工作时间是221天,但大沥老板是365天,大年夜值班的就是老板,而且很多还会拖家带口值班。
成功源自诚信和勤奋
抱团共进的商业军团
潘伟深:沥商有一种胸怀,那就是团结。以南海铝型材协会为例,现在有100多个会员,大家都特别团结。在大沥的有色金属行业,这个现象根本不存在,我们虽然是竞争对手,但可以坐在一起合作。
此外,沥商包容度很强。在南海铝型材协会,我们还允许除南海以外的企业家加入,目前有近10个会员都是外地的。
曹湛斌:说起沥商抱团,不一定是一起做生意,更多的是一起沟通、交流、互相学习。自从成立了铝型材协会之后,也出现了很多抱团的做法,如成立行业标准联盟、共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等。铝型材协会成立之初,我们就有一个约定:不能互相“挖”对方的人才。这也是一种合作,避免出现恶性竞争。
叶泽恩:沥商抱团的模式与潮商和温商不同。潮商和温商都是在外地营商为主。在外求生存,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因此,要扩大生存空间就需抱团。现在做投资,他们也都习惯集齐团队,通过团队集齐资金一起去做。
相对于潮商、温商,处在本地优越环境的大沥商人,他们的抱团更显得难能可贵。
抱团共进的商业军团
C、瓶颈与机遇
向市场和管理要红利
主持人:经过500年的发展与沉淀,思索未来,沥商面临什么发展瓶颈?又该如何做得更强?
创新方面仍需“补课”
杨望成:沥商的群体创造性仍不够。未来,在资本运营、经济知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沥商要好好地“补课”,否则会越做越辛苦。
大沥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发展。企业老板亲力亲为,的确能弥补没有职业经理人的不足之处,但下一代企业老板不一定愿意继续坚持,因此,职业经理人之路是迟早要走的。
在管理方面,也仍有很大的效益空间。据我了解,内地企业的车间跟日本企业的车间有很大差距。通俗地说,其实车间里面到处都可“捡金子”。日本有一家企业把车间的流水线重新布局,3个月内生产效率提高一倍。我们可以从日本企业那里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潘伟津:民营企业更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现在很多企业的决策都是老板个人决定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
曹湛斌:大沥在专业市场方面很有优势,但发展到现在,专业市场的建设、定位与管理都处于很低的水平。我去江浙一带的皮具市场看过,人家的市场档次很高,甚至可以影响全国、影响世界。我认为,沥商可以朝这个方面去学习和提升,不要再做低档次、附加值低的市场。
发展总部模式克服土地瓶颈
曹湛斌:目前,沥商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土地。大沥80%以上的土地已经开发,而“三旧”改造的成本比较高。沥商主要从事制造业,可以将车间等制造环节外迁,把销售、研发与总部等留在大沥,在大沥发挥总部经济的优势,并注重提升品牌战略、创新战略、人才战略、营销战略。
此外,沥商还可继续发挥资本的优势。大沥拥有800多亿元的民间存款,如何发挥其效益,也是一个值得做的功课,投向金融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发展总部模式克服土地瓶颈
把握未来的“市场红利”
曹湛斌:1995年,我到台湾看过一家叫“力霸”的企业。当时他们有3万吨的产能,让我十分羡慕。不过,后来这家企业的产能降到了2万吨,5年后就倒闭了。而坚美却从一家不大的企业发展到现在10万吨以上的产能。究其原因,我想,或许是因为台湾市场与内地市场需求的差别吧。
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降低。实际上,除了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其实中国还有资源多、市场大的优势。如果说以往沥商的发展是靠人力优势、土地优势的话,那么沥商的未来就应该靠市场的优势。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地加强建设,对铝材的采购量很大,对于大沥的企业来说,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红利”,这是企业发展最好的动力,必须好好把握。
嘉宾语录
●沥商作为草根商人,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开拓意识。未来还有庞大的“市场红利”,沥商必须好好把握。
——曹湛斌
●大沥是一个能聚财、聚生意的“锅底地”。沥商的发展壮大,除了地理优势,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潘伟深
●从最开始做有色金属回收生意,到成为有色金属名镇,沥商吃过的苦是很多人难以想像的。——潘伟津
●相对于潮商、温商,处在本地优越环境的大沥商人,他们的抱团更难能可贵。
——叶泽恩
●诚信、勤快、胸怀天下、抱团、踏实、敢为人先、把握机遇,都是沥商身上的特质。——杨望成
●各地的商人来来往往,耳濡目染之下,大沥人的商业意识和商业嗅觉自然而然就培养出来了。——郝伟
●绝佳的地理优势加上便捷的交通,大沥成了“商家必争之地”。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纷纷在此经商,于是一个庞大的商人群体便崛起了。——胡润洲
策划/珠江时报记者 华水平 主持/珠江时报记者 赵铁
文/珠江时报记者 李翠贞 赵艳丽 通讯员 梁景萍
图/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总商会动态
会员动态
南海区2020年“企业暖春行动”走进大沥总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广佛智城商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
2月25日下午,以南海区委副书记李军为组长,由南海区委办副主任张家玉、南海区政法委副书记蔡立新、南海区司法局副局长吴以焯等领导组成的南海区第五工作组,在大沥镇经促…
【兴奇集团】坚定信心│佛山市政府暖春行动:加大力度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2月19日,由佛山市副市长乔羽带队的“企业暖春行动”第二十工作组到访兴奇集团开展调研工作,兴奇集团对市调研组一行的调研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大沥总商会副会长/兴…
佛山市副市长乔羽一行莅临大沥总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伟业集团开展“企业暖春行动”调研工作
2月25日,由佛山市副市长乔羽、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锋、张兵、商务局局长苏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张有志等带队的“企业暖春行动”第二十工作组到广东伟业集团开…
【华昌动态】佛山市副市长乔羽一行莅临华昌铝业了解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2月25日上午,由佛山市副市长乔羽、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锋、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兵、市商务局局长苏岩等政府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佛山市2020年“企业暖春行动”第二十工作组莅临我司…
大沥总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伟业集团鞭炮齐鸣,元气满满
广东伟业集团为助力广大客户复工用材保障,按照公司领导的“员工安全第一、病毒防范第一”原则,做足物资准备,已于2月18日正式复工。开工仪式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择良辰…
同心同德 | 林治平慈善基金会携手南海区慈善会向大沥镇人民政府捐赠10万个医用口罩,支持大沥疫情防控工作
新年伊始,一场无硝烟的防疫情战役却在全国打响。如今,抗击疫情,众志成城,为支持大沥镇疫情防控工作,2月18日,林治平慈善基金会携手南海慈善会向大沥镇人民政府捐赠1…
再度驰援抗疫一线,大沥总商会会员单位——广东宝力集团向大沥镇政府捐赠防疫物
众志成城抗疫情,爱心凝聚展温情。面对当前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所面临的防疫物资紧缺痛点,广东宝力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寻找,动用各方面的…
捐赠物资,助力社区,大沥总商会副会长单位——新怡集团以大爱抗击疫情
2020农历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在全国多地蔓延,形势日益严峻。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新怡集团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出具《致湖北籍员工的一封信》,积极…
佛山市2020年“企业暖春行动”工作组走进大沥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广东兴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月19日,以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子甫为组长,由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钟美恃、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崇剑等领导组成的佛山市2020年“企业暖春行动”第四工作组…
非常时期!大沥总商会副会长单位——钜隆集团送出83万口罩!
大沥总商会副会长、钜隆集团董事长陈钜锵,得知抗疫前线物资紧缺,马上组织安排,要求钜隆党支部马上启动作战模式。钜隆集团及钜隆党支部,全力发动所有力量多批次捐赠口…